序言
楞嚴咒自明、清以來三、四百年間,一直是我國各宗、各派叢林中早晨課誦的主要內容,相沿至今未曾稍替。這大概是因為楞嚴咒的緣起是斷修行人的障礙(見《楞嚴經》卷一),而且也能住持佛法,生起修行人的諸種功德(見同經卷七)所致吧。甚至,在某些古代禪林,結夏期間,為了淨除行者魔障,也有所謂「楞嚴會」的舉行,其受重視的情形可見一斑。今日吾等去佛時遙,知識難求,法弱魔強,行者欲發心修道,建設道場、住持佛法,緣於自身的無明,業障與共業所感的陋劣世間,總是在發心的過程中有著種種的阻難與考驗。因此,誦持楞嚴咒成了末法行者在自利利他,住持、弘揚佛法過程中,一種不可或缺的方便與依怙,是很自然的。
學人根性魯鈍,出家前常常望著二千六百多字的大咒,為念不過來而懊惱不已。直到入伍後利用空閒努力,才稍有起色;到了出家後為了受具時能不帶本子,這才一鼓作氣在一個多月把它背誦下來,可謂備極艱辛。受具後一方面由於宣化法師來台提倡,二方面常住正在建設,諸事待舉,三方面學院同學初心向道,需要安頓身心。覺得,似乎可以透過上課前誦一次楞嚴咒來安住自他及道場,諸同參深以為然,沿習至今也已三、四年了,感應難思!後以在觀善寺研習經典的因緣,居士們對此咒亦深具興趣與信心,咸望舉辦楞嚴咒法會,以僧俗大眾念咒之誠心與功德力,迴向佛法常住,教團永固。發心清淨,用意誠懇而影響亦頗深遠,為此,學人深感隨喜之意,故於籌劃出版《學習用錄音帶》之際,對楞嚴咒作了一些小小的考據與分析。希望透過資料的比對,能夠將此咒呈現一些比較客觀的面貌來。所謂正本清源,斷疑生信,或者可以再於僧團當中,提起對此咒的認識和重視,甚至能引起更廣泛而深入的討論,與更實在的修持和弘揚,則正是筆者深所樂見。
以下正文將分別以正名、句釋、出處、發音分句、環境、背誦、功德 、附考等九個單元來略為介紹本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