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來皈依?
你是什麼個心態要皈依?
皈依的意義?
皈依完了之後,你將會變成怎樣一個人?
皈依是一種心靈的宣告行為,一種宣告、一種宣誓,人的一生有幾個重要的階段,生與死是很重要的兩個階段。生,我們幾乎不能決定;死,我們要能決定!我們不一定能保證我們活得好不好,乃至於遇到什麼人,心情愉不愉快,或者遇了什麼事情,我們面對得好不好,這不一定。但是,我們卻一定要,也比較有機會去準備我們怎麼樣面臨死亡。因為死亡大家都很平等,就是那口氣不來,生命停止了,不能運作了。
一個人欲望多了,或者是不滿足於現狀,或者是對於一個可能存在的某一些未來,老是渴望不止,這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不念死。要大家來參加法會等等,我們可以一百個理由,但其實最終的核心的理由,就是,生,我們不曉得怎麼來投胎;活,我們有時候很難安排我們生活所面臨的種種:包括我們怎麼樣子的過日子,怎麼樣子的有錢沒錢,遇到個什麼人,我們身體健不健康……凡此之類,有時候我們沒辦法按照我們的期望來安排,有時候也安排不來:別人好,我不好,別人比較怎麼樣,相形之下,我缺了什麼樣……像這些的,真的有時候還由不得你。
但說實在的,由得你的並且大家都平等的,那就是那個死亡的那一剎那的考驗。我們很少想這個問題,幾乎可以說沒想,學校老師也不教,那是因為沒人死過,所以他也教不來。
大部分活著的人都覺得,他距離那個很遙遠,他自己也沒去思考過,所以他也不覺得。
教你這些事情很重要;相形之下,你看別人都不在意這個,你也覺得想這個死亡的事情,會不會太消極。
而皈依是一次生死的決定,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一種生命樣態的一個支持、一個宣告。
這種生命的樣態,是從你活著望著死亡這段時間,你基於三個目的,你想要做這個皈依。
皈依其實有三個大目的
第一個目的,翻轉自己生命的目標,因此也翻轉生命的價值;
第二個目的,怎樣面臨死亡;
第三個目的,確立你這一生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
我們生命終究走向死亡,往回看,我這一生到底有沒有白費?這是一件要考慮的事。所以,要讓這些事情不要成為遺憾,我們希望走到人間的盡頭的時候告訴自己說,我這一生沒有白費,而且我放得下,我該努力的我都努力了;不能努力的,我也盡了努力的……不盡滿意的,我也盡了我能力,努力過了……那這樣,我沒有遺憾。你不可能完全滿意,凡夫不可能完全滿意,但是要至少做到沒遺憾。這個很重要,這就是你皈依的很重要的條件,要達到這樣,所以,你要什麼樣的心態來皈依呢?你有一個想要轉邪歸正,反轉你生命不當價值,成為生命最重要價值的這種生命樣態,從本質上面反轉的目的,存著這個目的要來皈依,那就成功了。
翻邪歸正的意義,第一就是不犯法律;第二就是所謂的道德意義或風俗意義上的邪與正,有邪你就要翻,有正你要遵守或者尊重;第三個就是其他宗教上的邪與正。三種翻邪,法律上的翻邪、道徳上的翻邪跟宗教意義上的翻邪歸正,這些所謂的邪與正都不能違背佛教的最高道德、最高意義。如果他違背了,他說邪我們不名為邪,他說正我們也不一定認為正。翻邪歸正的最究竟的邪與正的標準,那就是佛法的標準,佛法的解脫無我的標準。
生命價值的邪,也就你的生命只為自己的情、愛、名、利這類的,那這就是根本的邪。這個於人間道德不一定邪,這在佛法名為邪,只為自己的情愛;只為自己的名利;只在自己的名地位;只在為自己的利,這就是最大的邪,這種邪造自己的苦,也造別人的苦;也造累劫自己的苦,累劫別人的苦。雖然我們很難一下超越,但我們必須知道,那是苦的開始,那是不解脫的開始 這叫邪。所以怎麼辦?要控制,要減緩。
你要做一個佛弟子,你說這才是真邪,對,那麼什麼是正?我的生命真正的價值就是,拿它來修行,自利利他,這是正。也就是,我為了一切眾生的苦難,而導引一切眾生入於解脫的境地,這是我生命最高的目的,今生做不到 我生生世世要做,為了要這樣做,我得要減少我自己名、情、利這三者的貪愛。
皈依的四個意義:
「皈」有兩個意思:翻邪歸正、返歸佛性。
「依」有兩個意思:理性上,依循三寶的教導;感性上,完全、全然地投靠三寶。
「皈」的第一個意思就是翻邪歸正,把生命的價值擺對了,擺成減少自己的欲望,增加自己的修行,以成就別人的解脫快樂,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的快樂。
一切眾生長相各別,但是他們都是未來佛,你也是。你必須先認清並且相信,你那個內在的覺性就是佛性,而我因為名、情、利這三大項的追逐,自私地往外追尋,讓你忘失了這個佛性的本,你都往外去追逐,現在要返歸佛性。所以這個皈依的「皈」的第二個意思,就是從第一個意思再進一步的,你要翻邪歸正,歸正之後的最後,是你以一個正的身心回到了你原有、本有的覺性故鄉,回到了你原來的那個佛性的本質上去。這個第二個皈是歸向於正這一邊,返歸佛性,因為你翻邪了,歸向於正了,最後你把你內在的佛性也顯發出來了,這叫做返歸自性。
這是大乘的皈依,阿羅漢只做第一步翻邪歸正;大乘人翻邪歸正第二步,還要再做返歸佛性。
一般來講,我們的行為是依著我們的價值判斷在過日子的,判斷的一般標準就是法律標準、道德標準、宗教標準。但我們現在說判定的標準。要以佛法的標準為標準。這就是「依」的意思。也就是,我的生命的身口意的操作,通通依著一個標準,就是三寶的標準做為標準:三寶說可,你就做;三寶說不可,你就不做,三寶說了算。你要依他,這叫做依循三寶,你做什麼事情,能不能做,得依循三寶,尤其依循五戒的概念來做,這是依循三寶,在理性上依循三寶做抉擇。
「依」有第二個意思叫做依靠,那是感性上依靠,感情上依靠。我們剛剛講理性上,是依循著理性做為我們的選擇,但在感情上面做為依靠。
真正給你生命堅強起來的力量,從內在裡產生力量,那並不是人能夠給你的,而是三寶,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皈依要在感情上懂得全盤地交付、全盤地依靠、全盤地呼喚。呼喚三寶進入你的內心裡。因為你內在就有覺性、就有佛性,佛性呼喚三寶,在你內心產生力量、產生光明、產生支撐,這要一再地呼喚,因為我們的業力,也一再地妨礙我們。
你面臨了恐懼的災難,或者極大的個人的感情刺激,或者事業大的失敗,或者被你最好的朋友所欺騙,或者被人家倒會,或者一夜之間了(虧)多少錢……都有可能啊。人生……這些已經不是理性能夠面對,不是,已經不是理性,只剩下感性上你要全然地依靠佛的加持、法的支撐、僧寶的教育跟鼓勵、教導、指導。你要相信,一切都是你的內心所感,也一切從你的內心改變起。
這種感情上的全然投靠,是深知自己的無能;深知自己的習性重;深知自己的業障強大;深知自己的智慧淺薄、習氣力量很大。然後自己能改變的力量很小,內心裡渴求三寶的加被給你力量,不止的懇求,不停止的懇求……這個不是貪愛,這種是一種內心裡望向光明,知道這都是我的業力所感,我並不怨天尤人,可是我自己力量有限,難以獨立地走過去,希望三寶給我力量的那種內在的理性加上謙卑。但是我實在是恐懼,我實在是害怕,我面臨這麼強大的意外,我實在是情緒上無能力這麼樣子地對待。我好脆弱!我好懦弱!
這個時候內心呼喚三寶,因為你是三寶的弟子,全然地投靠,你要告訴自己,我會努力;但我也知道,我努力力量有限,我是這麼地懦弱,請三寶加被弟子;我是三寶的弟子,我永遠不忘記。請您加被我,讓我有力量面對;讓我有力量改變;讓我有力量突破。即便我一錯再錯我都不失對三寶的信心,我還是要奮鬥!
這就是全然地依靠,這是感情上的依靠,你要有,不然你會自暴自棄。三寶弟子永遠不自暴自棄,永遠在對的努力上,持續地努力。我們會一再地失敗,但我們仍然一再地努力。你看,累劫以來,我們失敗無量無邊劫,我們今天還是來皈依了,對不對?
我們再一次地求三寶加被我們,我們每一次的進步都好少,但如果不努力,我們連進步的機會都沒有,我們面對這麼大的痛苦,這麼強大的苦難,我嚇壞了,但我仍然知道,三寶沒有遠離我,我內心永遠呼喚他。這種呼喚是因為我知道,三寶永遠那麼慈悲,永遠聽著我的呼喚。
有時候我們情緒是這麼地羸弱,我們的情感力量是這麼的弱,我們有什麼力量突破我們的困難,真的有時候好難。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簡直恐慌到六神無主,這個時候,你不能忘記,你依靠三寶,你的皈依的第四,就是全然地依靠。三寶永遠不會隨世間而變,永恆讓你所靠,人生的價值是這樣建立,人生的安危是這樣面對,人生的努力是這樣子為目標。
以上所說,就是轉變你內心,一切的皈依的意思。
你今天宣誓,你要全然地依靠,就在那一剎那你要用出來,全然地依靠,那平常要不要用呢?也要用。平常能用的人,那就是修行人了,大修行人平常就全然地依靠。
皈依後是一個什麼樣心態呢?就是我剛剛講的皈依的四個意思,就是說,我決心盡形壽,一直到我死亡之前,我的生命要這樣子來做,依著佛、依法、依僧,我學會翻邪歸正;我要返歸覺性;我要依循三寶;我要依靠三寶。我這一生,我發願我要這樣做,我願力這樣做,我發誓要這樣做。
三 結
我弟子某某盡形壽,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終不皈依一切天魔外道,及其邪書邪說,邪師徒眾等,乃至天仙鬼神,一切不奉行佛法者。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
發 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緣苦)
煩惱無盡誓願斷(緣集)
法門無量誓願學(緣道)
佛道無上誓願成(緣滅)
顯 益
一、入佛子數得如法學、修佛法。
二、信心增上、道念增長。
三、受三寶加被不墮惡道。
四、受善神護衛免受魔嬈。
五、不為人、天、非人所降災、禍害。
六、減滅諸三障。
七、集廣世出世間福報。
八、人格、道德日長、為人所敬。
九、善願皆成就
十、值遇善知識、與諸善人聚
十一、速成佛道
勸 修
一、恭敬三寶、護持佛教;等敬僧伽、勿生分別。
二、遠離惡友、親近知識;承事師僧、不疲不厭。
三、敦倫盡份、奉公修德;隨學五戒、進求五戒。
四、聽聞佛法、思惟法義;日常憶念、隨力實踐。
五、斷惡修善、自淨其意;朝暮定課、時時反省。
六、痛念生死、發菩提心;信願持名、決定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