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人展現平等,真愛於一切眾生
那是你該學的
在家人彼此之間念恩之愛
好好地求生極樂
這樣子
感情不淨就彼此有一個出路往前走了
不 淨 觀 略 說
甲、前 言
乙、不淨觀在佛法中的地位
丙、男女愛慾之過失(略引經文及古德語釋):
一、《八師經》:
二、《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四十九:
三、《坐禪三昧經》:
四、《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彌勒菩薩說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本地分中聲聞地十三第二瑜伽處之一:
以六種不淨觀治五類貪欲:
五、《省庵大師十死想頌》:
六、《不淨觀頌》:
七、南傳佛教《清淨道論》<四十業處>,十種不淨觀:
丁、總觀-所貪愛境界之不淨本質:觀身、心、自他合皆不淨。
戊、別觀-身不淨
<憶念身是苦聚>
<別觀身諸不淨>
一、九死想:
二、五不淨:(開三缺一,而成「七種不淨」)
三、三十六物不淨:
(一)出《涅槃經》卷二十四
(二)出《大經演義鈔》卷三十
(三)出《禪法要解經》卷上(姚秦 藏鳩摩羅什 譯)
(四)出《雜阿含經》卷四十三
四、九(十)孔長流不淨
五、白骨觀
己、伏婬方法:
以下數大項,若多、若少、若俱、若缺,隨己因緣、能力所及而行。或臨境對用,或日常修治,總以契機有效為尚,不必拘泥。然藥雖多方,言其根本,則以決定勇悍之志,念茲在茲之心,為免禍避難,圓戒修徳之要件。欲求冰霜不染,自利利他之大心行者,深須思此,奮免行之。
一、深觀欲境,不實不淨,深可厭棄:(正修不淨觀)
(一).身體不淨:
(老病不淨、九死不淨、五相不淨、非梵不淨)
(二).性格不淨:
(自私、虛偽、我執、貪求)
(三).感情不淨:
(虛假、無常、反目成仇、少有恩義、非無求、無悔、無怨之真愛)
二、深觀果報慘酷,深可佈畏:(以下皆為不淨觀之輔行)
(一).現報:
敗正、毀德、障道、疲累、煩惱、拘捕、加刑、害身、殺命、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