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的概念,放在佛門裡,尤其是僧教育裡,並非指自私與我執的戀情投射,而是一種智慧關懷與善巧誘化的解脫之情。它是慈悲的具體化!

那麼慈悲是什麼?諒解?拔苦?與樂?護念?鼓勵?同事?利行?都可能是,也都可能不是。慈悲的目的是讓自他皆趣向生命的解脫,可是如何才能趣向解脫?眾生一向是私情重於道情的,他的道心是雜染不定的,也常常是情緒強過理智的。更慘的是,他習慣於以自己的好惡及第一念的「感覺」,來看待事物——尤其是師長的施教。

於是,隱藏在師長內心深處的慈悲,隱晦了,甚至被曲解了。呵責與強求,他們只看到呵責與強求。學僧說功課太多、出坡太忙、修行太累,他們埋怨師長「大小眼」、「太嚴苛」、「不瞭解他們」、「未給予鼓勵與重視」……總之,學僧需要的是他們心目中所認定的「愛的教育」,而師長,似乎總是背道而行!

好難喔!愛語、呵護,相信身為師長的人都能夠、也樂於去做,而且大部分也都能做得很好。所考慮的是:如果一味地平順、合理,如何鍛鍊出剛毅不凡的意志,以看穿自己的無明、懦弱與虛假、幼稚?一味地體貼、諒解,如何避免人性的私情與依賴,而歷練出卓然獨立的道念?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頭像
    僧伽林~法藏法師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部落格

    僧伽林~法藏法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