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講課的方式會一直很在意這是大乘的?還是小乘的?我們一直不想把它混淆。但近幾百年來,在很多情況下,都是被混淆的多。我們正本清源,什麼東西都要拿來分別一下,拿來注意一下它的細節,它的內在細節。

甘露有治病、清涼、不死三個意思,對應不淨觀,當然也有治病、清涼、不死的意思。這其實是聲聞乘的概念,大乘也有治病的概念,但大乘沒有除魔的概念,除是除盡,治病是把病消除,圓教是講伏,不講斷。

就下手說,甘露首先是治病,夢中才有病,當然要夢中藥來醫,夢中有病也得醫。但是,大乘吃藥如幻,不把病當真病,因此也不把藥當真藥。

清涼是指不起這些貪愛,但聲聞人享受這些清涼,大乘人害怕清涼享受,為什麼?會忘記眾生。莫忘世上苦人多,這是很重要的菩提心概念。有人說這樣扛著很累,那是我們會執著才這樣講的,菩薩從來沒忘記眾生苦,尋聲救苦,但他沒重量。咱們講這句話,感覺可能是會有重量,但慢慢修,可以減輕這種重量。

貪愛眾生,輪迴六道不止,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修不淨觀作為資糧,往後以下修,修到見道位,那就出生死,生死之外,所以就不生不滅,不生不死,這就是不死的意義。

從大乘的角度說,他並不從治病講,他從伏而說,他當然也認為是病,但是,病不當病,治不真治,他是先伏。因為那是夢中老虎,也會咬人,在夢中咬夢中的人,要讓夢中的老虎不要太壞,還是要治,但是是要伏它,沒有要斷它,何以故?斷就當真了啊。

所以,基本上從大乘的角度說,不淨觀可能不會被談成甘露門,不會被談成甘露,但是它確實是一個修行的助緣,說它是資糧位應該還是可以接受。但是描述它到甘露這麼高階的話,恐怕不會,因為我們說念佛是甘露!

念佛是不死藥,阿伽陀藥,阿彌陀佛為阿伽陀藥,不死之藥這樣概念,其實就是甘露藥。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不淨觀沒辦法跟念佛法門同等比。

對治多貪,好多大乘法門可以用,更可以稱甘露門,因為它是呼喚你內在的覺性而進行伏貪心的,那力量更是大。

但無論如何,甘露門還是要學,因為身邊多幾種藥,到時候病來了,就算不斷那個病,服那個藥,讓我們的感冒不要太嚴重了,還是可以的。特別是不淨觀,它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效藥功能。不淨觀能夠修的如法的話,基本上對於情愛這件事情,比較容易站在制高點上看,就算不去斷,伏它也比較容易。

 

不 淨 觀 略 說

甲、前 言:

不淨觀對生活、處世與修行、解脫的重要性。

乙、不淨觀在佛法中的地位:

一、二甘露門之一:

二、五停心觀之首:(據天台宗《釋禪波羅蜜》卷四)

(一)多貪不淨觀

(二)多瞋慈悲觀

(三)多癡因緣觀

(四)多散數息觀

(五)多障念佛觀

丙、男女愛慾之過失(略引經文及古德語釋):

一、《八師經》:

婬為不淨行,迷惑失正道,

精神魂魄馳,傷命而早夭。

受罪頑癡荒,死復墮惡道,

吾用畏是故,棄家樂林藪。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頭像
    僧伽林~法藏法師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部落格

    僧伽林~法藏法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