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間相就是以肉體的欲望作為中心,肉體愛是一個核心,它包藏很多內在的「我」在裡頭。所以,佛經當中,我們會一再地先從肉身不淨來談,所謂的以肉體為核心的不淨觀,原因在此。

修不淨觀應該是僧俗可以共修的,它並不是基於把這個事情當作原罪。當然如果你是信仰上帝,那你也能接受;但佛法講的是自修、自利、自得,以戒定慧的修行,修正你自己的錯誤思想,增上覺性,最後顯發覺性來成就道業。這個時候,就不宜用這種原罪的概念,來給予大家作為修行的動力。

不淨觀的內在本質意義上沒有原罪概念,也不應該有身分的差異概念,再來,大乘佛法會對在家人的家庭生活給予祝福的,還是教他能夠護持佛法修行,一樣可以修行的。

如果大家能夠這樣理解,用比較平常的心態來理解不淨觀的話,我相信往下講就很順,不然一定都會卡卡的。

因為我們不想觸惱一些真正有心想修行的在家人,讓他感覺很難堪,我們不希望這樣做。

 

不 淨 觀 略 說

甲、前 言

乙、不淨觀在佛法中的地位

丙、男女愛慾之過失(略引經文及古德語釋):

一、《八師經》:

二、《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四十九:

三、《坐禪三昧經》:

四、《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彌勒菩薩說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本地分中聲聞地十三第二瑜伽處之一:

以六種不淨觀治五類貪欲:

(一)、六種不淨:

(1)朽穢不淨觀:

    A.依內朽穢不淨。

    B.依外朽穢不淨

(2)苦惱不淨觀:

【謂順苦受觸為緣所生。若身若心不平等受受所攝。】

(3)下劣不淨觀:

【謂最下劣事最下劣界。所謂欲界。除此更無極下極劣最極鄙穢餘界可得。】

(4)觀待不淨觀:

【謂如有一劣清淨事。觀待其餘勝清淨事便似不淨。如待無色勝清淨事。色界諸法便似不淨。待薩迦耶寂滅涅槃。乃至有頂皆似不淨。】

我們在修不淨觀的時候,對於已婚的男女,世俗的男女來講,就是不要亂比較,要安分於自己的家庭結構,這樣你就會守住你的五戒。

對於修道人,修道人本來就離欲,你就要修離欲法,可是為什麼你會又產生貪愛?那是比較,你那比較不是因為有夫妻的比較,不全然這樣,會這樣的是誰?已經結過婚的人。已經結過婚的人,曾經有過男女欲愛感,現在面對的時候,你是出家人,或者離欲之人,修離欲法的人,但是,你妄想著有這麼一個跟以前的欲愛對象比較的人,突然間你那個安止的心沒守住,因為你沒在道上用功,所以你的心就以貪愛浮出來了,這就是沒有防微杜漸。結果,有這麼一個跟過去比較,你妄比,本來這個就不應該再比的,你居然還在那裡比,這就是顛倒,所以你必須先呵斥:沒有什麼好不好比的,第一,這是比較來的;第二,根本不能再比了啊,我們已經是修道人了,怎麼還在比呢,這兩個要斷。

有的人有時候你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一個大欲望,因為你妄把過去的因緣拿來比,那就是你貪愛,你拿那個比較來增長你貪愛的理由跟動力。你都已經出家了,你還在想過去,然後比現在,這不對,這是第一種;第二種,要知道那也是比較來的,比較來都是騙人的,那就是相對價值的,所以要記得,觀待的最大力量就是它是比較來的,不是本質上的優,是比較中的優,它是比不完的,你要比到什麼程度?要這樣瞭解。

(5)煩惱不淨觀:

【謂三界中所有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

煩惱不淨:你認為美好的,其實都背後隱藏著煩惱,最終一個煩惱——我愛。

男女貪愛,無論是小三不小三、婚姻不婚姻,或者是任何兩個男女在戀愛,他背後都頂著一個煩惱在的,只是你不敢碰觸它。你用最美好的丟給對方,對方也用最美好的想像你,你也用最美好的想像對方,所以這樣子才短暫地認為,你們遇到了真命天子,都這樣。

如果已經結婚了怎麼辦?結婚了就是說,已經都認定對方為真命天子了,事後再發現對方有煩惱,理所當然而已,不要怨,也不要覺得被騙,你們這樣婚姻才能走下去。

至於說離欲的出家人,你一開始就要知道,那些愛染相、美好相就是煩惱,全部是你被騙的,全部是被表面粉飾在那裡,背後是熱騰騰的煩惱,你要碰嗎?不應該碰。

所以,我分開來了,在家人的修法是這樣看,出家人修法是這樣看,都動用到背後是煩惱這件事。

以前我單純對出家人講不淨觀,但現在這個年紀了,我知道更需要不淨觀的人是在家人,因為他人數更多。出家人基本上有戒律在,他本質上知道是不應該有這些顛倒行為,但是我還是會講到那個不淨的。所以,我變成兵分兩路在講,一定要注意這個思惟。

這也在教導諸位,讓諸位瞭解,我們出家人在思考自己的修行的時候,在家人的修行的講法是會不一樣的,特別是這件事情上最明顯,其他事情還好。修數息觀,沒有出家在家的差別;修實相觀、三諦圓融,這都沒有出家在家的分別,唯有不淨觀有出家在家的分別,修法不同。

(6)速壞不淨觀:

【謂五取蘊無常無恒不可保信變壞法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頭像
    僧伽林~法藏法師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部落格

    僧伽林~法藏法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