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眾的口業最難守,每常遇到問題而轉不過來時,總是想找個人來紓壓,紓解一下,是否能請問院長,如何守好口業?
當你想要紓壓的時候呢,你就知道為什麼女生喜歡吃零食——不安,很多女生不安,口腔期。小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就進入口腔期,大概在三歲才斷開,也就是吸奶,所以,他嘴裡要有個東西才會安穩,不然他會躁鬱,那就是口腔期。
口腔期沒有翻轉過來的話,將來面對壓力就想吃東西,東西吞下去那種感覺有療癒感;再來就是味道,某一種味道,比如說,巧克力味道就很療癒,因為他們說,在大腦腦下垂體會產生跟戀愛接近的一種芬。所以,女生對於巧克力,特別具有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這些都是我們隨順身心反應而來。
其實,讀佛學院本身確實是有壓力的,這種壓力會形成了,小小的釘子就會造成你內心的不穩定。不穩定的時候,你就需要紓解,這時候又過午不食,你沒什麼飲食,這裡又跑不出去去買東西,又沒有福利社可以買東西,這個時候怎麼辦?你的口腔期還是要解決啊——講話,talk!
Talk就是你口腔期的另外一種反應,本來吃東西是進去,現在把氣吐出來,這也是口腔期,所以你又進入了口腔期的黑暗世代了。這個時候,你就知道說,哦,這是我被一個內在的壓力所蒙蔽,所以,你看看,我用講話......。
我曾經在高鐵上,從高雄到臺北,我大概回頭不下二十次,施與關愛的眼神,但那個老太太完全視若無睹。她從一進高鐵,沒有一秒鐘停過她那張嘴,一路一直講......講到都出了臺北車站,還在後面聒躁,跟她那個可憐的老公,還是可憐的什麼同伴怎樣,叭啦叭啦一直講......。我最後實在是覺得不行,就走快一點,但我真的是偶爾會聽到兩三句話,完全是不著邊際的、無聊的、可以不用談的話,她可以這樣一直找話題談。
英國有個研究說,女人一天的平均說話字數二萬字,男人一天平均說話的字數三千,你看看,三千跟二萬。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當年,男人去外地打獵,女人守山洞,她是很辛苦的:第一,最重要是沒有Google可以查資料,她必須要透過聊天,去套出隔壁的那個新做媽媽的在哪裡採水果,在哪裡得到好吃的水果。因為,水果被你知道了的話,你也會去採,那個紅紅的水果就會被採掉了。所以,她必須一直攀緣,形成了彼此之間的一種不設防狀態,不小心讓你套出育兒、守護、野生水果的處所的這種information。所以,為什麼自古以來三姑六婆很多,就是因為她們具有求生的本能需要。
經過我這麼一說明之後,很多男人就豁然開朗,為什麼他下班回來,他老婆會說得不完。因為老公還沒回來之前,他老婆沒有人說,她那個二萬的quota(配額)沒有用掉,等他老公一回來,額度要用掉,叭啦叭啦一直講...講到老公要上床,還沒講完那個額度......她這是基因內在的原因,英國有這麼一個社會學研究。
這個情況在佛法上來講是有它道理的,為什麼?女子生養兒女以及守護家庭的內在壓力,是非常之大的,即便是在西方,媽媽表現出來的周到、體貼,永遠還是大過了爸爸。媽媽怎麼能夠那麼體貼呢?她就要多思維、多觀察;她用什麼方法去體貼呢?她就是要多討論,多蒐集前人的資料。人家怎麼能夠把育兒經驗告訴你呢?talk,繼續說,說的時候,她才會將育兒的經驗慢慢地抖落出來。從跟人家多聊天當中,你會吸收很多知識,所以,新手媽媽更是需要做三姑六婆的動作。從這個角度說,女人其實是偉大的,她多話其實是必須的。
但是,事情就是一事兩面,拿來修道就麻煩了!修道一多話,沒話沒是非,一多話,不是是非也變是非,那事情本來不重要,被你拿來聊天,就會被第三者、第四者聽起來覺得是重要的。
所以,一定要超越,不必用愁惱、厭惱、覺得丟臉的態度來斷除多話,但是你必須知道,那就是你內在的欲動不滿,你才會這樣。這裡頭包括喃喃自語;包括寫日記,寫那種人家會看得到的日記,你內在只是跟自己對話,外面看不到日記,那就不是,因為你沒有打算用文字跟人家對話,那就不算。是人家會看得到的你的文章,你的日記或什麼任何的文字;還有,你電話、眼神、渴望與人相處聊天的那個內在動機,通通是這種本能上面的,無始以來的這種顧家行為,跟顧自我形象行為。
為什麼顧自我形象行為呢?你要知道,女人不會天生打扮自己,但是她一定要去探聽打扮的方法,她也需要talk;女人不是天生就知道怎麼養兒育女,但是她需要去藉由別人的經驗去探聽;女人並不知道真正外面的野果子哪一顆是好吃的,她先生辛苦打獵回來,當她採回來不好吃的,會覺得婚姻受到挑戰,所以,她必須趕快學會去怎麼採果子好吃,她必須用語言去吸收這些經驗。
但現在你已經不必要了,你現在轉而成為紓解你內在的壓力、恐懼。你要知道,你用無聊的吃水果,或者是吃東西、吃巧克力的方式來紓壓,你並沒有真正面對壓力,那叫紓壓,而不是轉壓。我們要的是轉壓,轉念壓力,轉變壓力為成長之力,而不是紓解壓力,成為下一次更大壓力反彈的來源,你要記得。
所以,紓壓對你可以有一時的幫助,沒有長期的幫助,你會變成更加長期地攀緣,會形成習慣,會形成依賴,這就麻煩了!所以,有壓力,想要跟人家聊天,這是一種口腔期的反射,這個時候要注意了:
第一,轉壓力來源,而不是去紓壓。
第二,不要把你的壓力去跟人家聊天,丟垃圾給人家。因為,丟出去的必反彈回來,而且是加倍奉還,經過對方心靈加工再製,再彈回來的時候,一定是加倍奉還的。特別是,如果不小心又被他轉出去別的地方,那更不止是加倍而已,是好幾倍的奉還,因為經過幾個人的傳遞之後,再回到你身上來的會更大,你一定得不償失。
所以,不要將壓力去找人聊,可以怎麼講?說「讓我靜一靜」,這是很好的方法;「你不要跟我講話,現在我心情不太好」;「同學,對不起,讓我靜一下好嗎」,這樣就好了。
若是對方說「欸,沒關係啊,你可以談出來啊......」基本上是這樣,那個人已經快掛了,壓力到臨界值了,這個時候師長就會說「好,沒關係,你談出來......」,這時候他就不要你壓。那時候你儘管說,不說反而你已經扛不過了。
有人說,那這樣的話,我就找人聊一聊,自己紓壓掉了,也不用讓師長麻煩。不,不是,這不一樣!
因為,你主動去做紓壓動作,最後你會覺得得到一種放逸的愉快感,跟自我欺瞞的滿足感。因為你一定講對你有利的,你不會講對你無利的;然後,講的過程當中,你蒙蔽了他,也蒙蔽了自己;然後,你會有一種覺得好像紓壓掉了,你就會依賴這種鴉片,所以,這不一樣。
師長跟你真正看到問題,跟你要談,那就不是鴉片,因為那是在剖析了,有一個真正幫你減釋的那個人在那裡,你已經不是跟他聊天,而是跟他在討論事情。
但是,你跟一個同儕之間,你可以簡別,你可以假裝,你可以一直包裝你的那個煩惱東西,然後講出漂漂美美的、放閃的那種內容。本來你是苦得要命的,但是你可以寫一篇文章美美的,讓人覺得你好有道心喏。那這些,你顯然不是把你的問題拿出來討論,而是將你的問題,轉變成為妝點你自己的一種觸媒,這就攀緣,你將來會陷入到這種嗎啡境界去,不講慘過死,就會變成這樣。
佛七的時候,我一而再、再而三說不要講話,那些老太太們,永遠就是要躲到旁邊去講,真的就是不說慘過死,真的就沒辦法,這就是她習慣了。
佛學院是戰士,是生命的鬥士,你就要真正要面對它,你自己說對了,守口業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