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文

附考第九

一、關於楞嚴咒版本之問題。由於中國文字乃是以「字形」為主,而非「拼音」字(梵文則反此),再加上「同音異字」及時代,地區不同,所造成的「同字異音」等因素,使得中國佛教在「真言」的翻譯上,其「精確性」、「統一性」與「恆久性」,自來就一直困擾著漢地密教的行者。往往同一個咒語,不但其譯名不同,其譯音字形、翻譯之字數與咒語之斷句等,也大不相同。而且,由於翻譯的不統一,隨著年代與地區的廣遠,其不同的版本也就愈來愈多了,常常令學者不知要以何版本為主。因此,對於不同版本,考察其同異。分辨其正訛、檢討其價值,在自行化他上,是有其需要性的。

二、各種版本之楞嚴咒︰在「出處」中我們曾列出大正藏中的四種版本,然而事實上,教界中流通的版本並不止此,今就各種可收集到的版本作一簡要之比對與分類如下︰

(一)宋元明版——出自大正十九冊,頁139a——14b,附於《高麗版楞嚴經》卷七之末,共2620字,分427句。

(二)禪門日誦學習版——天寧寺古刻版,與前版全同。

(三)佛門課誦本——一般流通版,字形、字數與前版全同,然分句有431句,與前稍異。

說明︰此三版顯然為同一系統,皆以《明版》(以宋、元版校之,見大正19冊頁一三九註二)為主體,課誦本分句稍異關係不大。

(四)國語注音小冊——大乘精舍重新注音流通。字形、字數亦同前版,然分句則大異,共有五五四句。

(五)楞嚴咒疏本|三峰寺版、宋柏亭法師疏,除第一會第五句多「南無」二字外、與第(四)項全同。

說明︰(四)、(五)二種版本為同一系統,而以《咒疏本》為主。此一系統顯然與前一系統非常接近,雖分句有大差異,然此是因為依咒義分句所使然。這兩大系統都可視為宋朝之版本的變形。

(六)高麗版——大正十九冊,頁134a——136c,此本中土不甚流通,用字及字數與前兩系統完全不同。唯字音稍接近,共二七五六字,四三九句。本版特色為對字音之讀法(如「引」、「二合」等)及咒義皆略有說明,為高麗版《楞嚴經》卷七之正文。它自成一個系統,不同前二者。

(七)靈雲寺梵字版——名為〈大佛頂大陀羅尼〉,大正十九冊頁102c~105b,共有梵字2720,分成五三四句。與前三系統亦看不出有什麼關連,亦可視為獨立的一種版本。

(八)黃檗版——大正十九冊頁100——102c,具名為〈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缽怛囉陀羅尼〉為唐朝不空三藏所譯。亦有「引」、「去引」、「二合」等發音註腳,共3119字,無斷句。

(九)古梵音單行版——三寶佛教文物流通處出,字形與字數均同前,依黑點斷句有一四一句,依一般空格法斷句有七五六句,此與前不分句異,有國語注音及句碼。

(十)賴世培古梵音——《古梵音範本》頁53——59(台北大乘精舍出)字形、字數及國語注音與前全同,唯點句雖亦一四一句,但與前者之分法稍有不同。至於分句,印刷不甚明確,約為七四四句,亦有別於前。

(十一)賴世培古梵羅馬拼音——同前,頁60——63,同第(九)項,有七五六句,發音亦同。

(十二)賴世培手抄梵文版——同前、72——88,共有梵字二五八七字。然與(十一)項對照其羅馬拼音,可發現手抄梵文有重複處(21、22句重複)亦有脫落處(78、79、132、133句缺)。

說明︰由一連串的比對可發現,(八)——(十一)項其實都屬於同一系統,可以《古梵音楞嚴咒》本為其代表。

三、小結︰有以上十二項版式的比對分析中可知,今天可得的諸種楞嚴咒版本中,歸納起來有五類(系統)。其中第一、二類差異最少,只是斷句不同,於實修上差異應不大,因此又可合併成一大類,統名之為〈宋元明版〉。此類正是近幾百年來流通最廣的版本。

另《高麗版》及《靈雲版》兩類,前者流通稀,後者解讀困難,故於修持上亦少有人用。

最後一類(第五類)是不空三藏所譯的《古梵音》版,其發音已由賴世培居士同尼泊爾籍旅美梵語教授迪帕克博士合作以「羅馬拼音」擬古梵音拼出(見《古梵音範本》前言)。頗有可取,只是不知道正確性如何,再加上與一般流通之《宋元明》本差異頗大,故修持者亦鮮聞其人!(不能與大眾共修故)。

如此說來,還是一般流通的課誦本楞嚴咒較能為吾人所用!記得筆者還在成大當學生時,曾經聽過某位學長說︰他之所以未開始學誦楞嚴咒,是因為還沒有找到楞嚴咒「最正確」的發音!這種想法讓多少人平白浪費了青春生命?咒語,有確切的傳承,能誦習「正確的」發音固然很好。然而,由於時空的變遷、文獻的錯落,當「最正確的」已然不可考時,執意如此是否也是一種迷思?數百年來,多少的禪林大德(包括日、韓兩國),不也都每天早晨誦著未經考據的楞嚴咒,而仍淨除業障、增上道業?所謂直心是道,既然確切的咒音已不可考,那何不面對現實,就因緣所及的部分驀直修去呢?

楞嚴咒略考.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頭像
    僧伽林~法藏法師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部落格

    僧伽林~法藏法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