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到佛教,大家都肯定的,它以「慈悲」為特色。佛教慈悲的特質,常常超越了它「智慧」的內涵,而被世人所認知著。的確,「無上菩提,以大悲為本」,而《華嚴經》也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那麼,慈悲的心行,成為佛子的特質,原來也是於法有據的。

只是,什麼才算是慈悲呢?

答案當然很多,但歸結起來,總不外是:不忍眾生苦、願與眾生樂的念心與力行。

人天乘的拔苦、與樂暫且不談,若論究竟的慈與悲,顯然應是:普令眾生皆成佛道。也正是為了這個,因此「圓滿佛法」之教、理、信、行(含次第性)的弘揚,就成了絕對必需的條件!而所謂的「圓滿佛法之教、理、信、行」正是一般所說的「聖教」,它是不共人天乘乃至聲聞乘的(方便權開,非佛本懷故)。

換句話說,所謂的「發慈悲心」,以究竟的目的說,正是一種「不忍聖教衰」的內在悸動!它時時在鞭策著大乘佛子:為了一切悲苦眾生,必須早日成就佛道。那是一種多麼悲壯、宏闊而令人感動、嚮往的心量啊!

不希求成佛、乃至不自求安樂與解脫,只是、只是不忍眾生苦、不忍眾生苦……。可是為了不忍眾生苦,因此菩薩必須荷擔聖教,而所謂荷擔聖教,正是實學、實修乃至實證「聖教」。因為唯有如此,方能「真正」令聖教不衰,令生得度。這,應是菩薩內在,一種生生世世的,最深沈也最熾熱熱的願望與心行吧?

多麼教人戀慕的願望與心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頭像
    僧伽林~法藏法師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部落格

    僧伽林~法藏法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