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眾生伏婬

為眾生

不是說你就自然沒有貪念

不是這個意思

我說它能伏

伏而已

是這樣

發大心

 

不 淨 觀 略 說

甲、前 言

乙、不淨觀在佛法中的地位

丙、男女愛慾之過失(略引經文及古德語釋):

丁、總觀-所貪愛境界之不淨本質:觀身、心、自他合皆不淨。

不淨觀略說 21.png

戊、別觀-身不淨

己、伏婬方法:

以下數大項,若多、若少、若俱、若缺,隨己因緣、能力所及而行。或臨境對用,或日常修治,總以契機有效為尚,不必拘泥。然藥雖多方,言其根本,則以決定勇悍之志,念茲在茲之心,為免禍避難,圓戒修徳之要件。欲求冰霜不染,自利利他之大心行者,深須思此,奮免行之。

一、深觀欲境,不實不淨,深可厭棄:(正修不淨觀)

二、深觀果報慘酷,深可佈畏:(以下皆為不淨觀之輔行)

三、學受戒、受戒、學戒、敬戒、護戒、憶戒、持戒:

四、離染境,避染境:

(一).有關婬欲之戒相:依戒相不違律。

(二).常憶念大乘經之相關教法。

(三).少接觸媒體,慎選媒體。

(四).不攀緣、不濫交異性朋友、不交損友等。

(五).發展正當人際關係、不做宅男(女)。

(六).不喝酒、不濫用藥物。

(七).君子慎獨。

(八).不夜遊、不涉聲色場所(印光大師言,一切組織不令女子參加之類)。

(九).多運動、多走向戶外、培養正當嗜好。

【以下專指出家人】

(十).不與女信徒建立私交,不為作剃度乃至皈依師等。

(十一).印光大師言,一切組織不令女子參加之類。

(十二).唐 澄觀大師云:「影不落白衣之家,足不履尼寺之門。」

五、善條適身、心、飲食等:

《論芫荽(香菜)非屬五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頭像
    僧伽林~法藏法師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部落格

    僧伽林~法藏法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