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犯錯就要求懺悔,那又為什麼?沒殺、沒偷、沒罵人、沒講謊話......還沒做,我就不要懺悔,這對。但是,婬欲沒有這回事,為什麼?
我們來投胎就是有婬欲的,本身帶著男女相就是有婬欲,我們就要懺悔。我們站在那裡,以男以女的身分站在那,婬因就早就在那兒了,所以,要不要懺悔?要!它跟殺盜、偷、搶、妄語不一樣,那些是做了之後,我們才覺得要懺,但婬法、婬因、婬緣、婬法、婬業,是本來就存在在那兒,我們要不懺,傻乎乎地等到它冒起那個愛染業緣的時候,對出家人來講,那叫做危機已現;對在家人來講的話,可能是身敗名裂就要發生。如果沒有婚姻,本來你要出家的,最後就把你搞成不能出家。好好一輩子可以出家因緣,因為這一世一念不覺,如是這般就沒有了,所以你要先懺。
不 淨 觀 略 說
甲、前 言
乙、不淨觀在佛法中的地位
丙、男女愛慾之過失(略引經文及古德語釋):
丁、總觀-所貪愛境界之不淨本質:觀身、心、自他合皆不淨。
戊、別觀-身不淨
己、伏婬方法:
以下數大項,若多、若少、若俱、若缺,隨己因緣、能力所及而行。或臨境對用,或日常修治,總以契機有效為尚,不必拘泥。然藥雖多方,言其根本,則以決定勇悍之志,念茲在茲之心,為免禍避難,圓戒修徳之要件。欲求冰霜不染,自利利他之大心行者,深須思此,奮免行之。
一、深觀欲境,不實不淨,深可厭棄:(正修不淨觀)
二、深觀果報慘酷,深可佈畏:(以下皆為不淨觀之輔行)
三、學受戒、受戒、學戒、敬戒、護戒、憶戒、持戒:
四、離染境,避染境:
五、善條適身、心、飲食等:
六、勤求懺悔:
(一).了知前愆
(1)婬因:無明我愛
(2)婬緣:彼我宿緣--遇緣難克
(3)婬法:不淨諸行-獨頭紛擾
(4)婬業:所造成就-報業身礙
(5)婬果:依正果報-五陰熾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