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布袋的啟示.png

五代的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化身,示現提著布袋、肚大能容、雙耳垂肩、笑口常開。他那歡喜無分別的模樣,使得娑婆世間的人們,見到他老人家,永遠不會感到不自在或有壓迫感。平時善男信女到寺院參觀拜拜,當一進入四天王殿,第一眼總是瞧見他那常不疲累、絕無負擔的永恆笑容。有不少人進了寺院,寧可東看西瞧,可就是不願進大殿禮個佛、問個訊,但若要他在天王殿與彌勒菩薩合照張相,他倒是挺樂意的。布袋和尚儼然已成了中華民族歡喜的化身,似乎不分宗教信仰與文化差異,大家都喜歡常常看到他老人家那副永遠燦爛的可掬笑容與豐滿自在的身姿。

《法華經》說,一合掌一低頭,皆共於未來,成就無上佛道。依此而論,那麼布袋和尚就以他的塑像在默默地,不知已度化了多少人,為多少眾生種下了未來成佛的種子?哪怕是一個對佛教不存好感的外道,在第一眼歡喜心生起的剎那,不也成就了未來龍華三會的「入會資格」?

這正是菩薩度化眾生的妙用!沒有高深的理論,也沒有輝煌的事業;看起來沒有什麼改革的理想,也不談什麼長遠的抱負。但總是不費吹灰之力,自自然然地,就利益了那麼多的眾生。

是非,只是短暫的真理,何必爭人我?

修行,不過是夢幻的佛事,何必起分別?

紛擾的世間煩惱相,菩薩不是不知道,更不是不關心。一切佛法住持的重任、救度眾生的重責,菩薩皆一肩默默地挑起,同時也都輕輕地放下。所以菩薩能廣行一切利生事業,而不為一切事業所縳;能恰如其分地,巧施種種方便,而不會令自、他生起絲毫的勉強。菩薩不會時時扛著「住持佛法」、「利益眾生」的責任包袱,可是卻時時度化眾生於無形;他關心、理解乃至悲憫這一切世間的無明與苦難,可是仍能善觀共業因緣,而不作一切不可能的勉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頭像
    僧伽林~法藏法師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部落格

    僧伽林~法藏法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