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放得·提得.png

以一實相的角度看,那有什麼世間與出世間的差別呢?《普賢觀經》及《金剛經》不都云:「一切法皆是佛法」?因此所謂的「徹底捨離世間」者,在這層意義下,或可理解為:以出世的心從事一切利生的方便。然而要能這樣做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有清楚而強固的出世正見,對於心中什麼是佛法修道的不共價值,什麼是世俗的見解、利生的方便等,仍是了了分明不相混濫的。

建立了成功的世間弘化事業,受到了社會的普遍肯定認同,乃至擁有了世俗的名位聲望等等,都很好,有緣也不妨多做些,但卻不可以為這就是修道上的成就了。既不要因此而躊躇滿志自認高人一等,也不應無限上綱其價值而取代佛法,更不該以這樣的世俗價值判斷來混淆,甚至否定佛法的出世正見與價值!

世間人爭自由、講平等、論才華、比貢獻、求利益、好創新、靠組織、用手段,換來的不過是更堅固的我執,更高漲的傲慢,更難捨的貪著與更無盡的輪迴罷了。修道對所謂的「自由」、「平等」、「才華」乃至「利益」等,是另有不一樣看法的。如果我們不能認清這個事實,而純用世俗的那一套思想和價值來判斷與行事,其結果不但個人將與原來出家修道的初發心相違,更嚴重的是,將更因為他的世俗影響力,而造成了世俗人對佛法「不共世間」的價值,產生了錯置和混淆,進而危害了出世正法的住持與弘傳,這正是世法的迷失,也正是佛弟子所真正擔心的事!

所謂「菩薩不捨名聞」,要從事弘化的工作,則具有社會上的貢獻與一定的地位、身分和知名度等,本是無可厚非的,甚至也是必須的。即使是一個住山靜修的出家人,雖然並未從事世間的弘化事業,只要他了解「一切法無非佛法」的大乘深義,則對於正從事於世間利生事業的大德們,不但不會認為他們搞名利、沒修行(甚至等而下之地心生嫉妒),反之也會讚歎隨喜其難行能行。畢竟以出離心行入世的事業,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事業有成,名聞成就之中,還能保有一份道人的正見、風骨與赤心,則更是難能而可貴,也才是世間菩薩的真正風範!

展望未來,我們應該在既有的世間弘化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摒除由於世法成就所造成的自我迷失,百尺竿頭地再向「出世解脫」的方向上結合落實,如此才可能真正地達到中興漢傳佛教的目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頭像
    僧伽林~法藏法師

    僧伽林(法藏法師) 的部落格

    僧伽林~法藏法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